太極拳的十個特性

太極拳的十個特性                     作者: 不詳

第一個特性-心靜神怡的意氣運動
「意」為心之動,「氣」為體之充。亦稱「意」為意識、意念,為思想的起點,行為的統帥,「氣」為內氣、元氣、先天氣,受意之導引,而運行遍於身軀,達於微血管及神經末梢。
  太極拳是練意練氣的拳。以意行氣,以氣運身,神思澄澈,用意不用力,意動而後形動,內在意識貫注外部動作,內在意氣活動與外部神氣鼓盪,完全協調,內外相合,交相鍛鍊,而達到意到氣到,氣到勁到的境界。

第二個特性-身肢放長的鬆柔運動 
骨骼韌帶自然鬆開,整個身肢放長,這種放鬆與神聚氣斂時的收縮反覆鍛練,久之自然產生全身個部柔韌的彈簧勁,進而成為太極拳八種勁別最基本的掤勁。其作用是:
1.身肢彈性及內勁得到良好的鍛練而增強,身體鬆柔而使敵找不到重心而無處著力。
2.體內微血管網通暢,增加血液循環及細胞新陳代謝,並使神經活動達到末梢,消除體內廢物及因血行受阻而引起的病症。
3.增加全身肌肉及所有組織器官血氣的供給與交換作用,提高各器官血氣的利用率。

第三個特性順逆纏絲的螺旋運動
依 照身肢放長,一動全動的要領,在上肢是旋腕轉臂,在下肢是旋踝轉腿,在身軀 是旋腰轉脊,三者結合,形成其根在腳,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的太極形象。與五對方位不同、變化互異、兼具公轉,相互交織而成立體的旋轉曲線。將這種立體曲 線,絞來絞去反復進的螺旋形順逆纏絲運動,為練成身體太極勁的主要原因。同時經常變換力點的圓形運動,可使敵人無隙可乘。

第四個特性-立身中正的虛實運動
立身中正安舒是維持重心中定的必要條件。分清虛實,上下相隨,為使動作圓活如珠的前提。同時太極拳的動能即產生於虛實的轉換中。虛實轉換又為調節內勁保持中定的關鍵,故兩者有相生相成的關係。
  劃清虛實的標準是:
  1.要「中」不要「偏」。經常像圓球一樣,只有一點著地,至發勁時重心不超出兩腿中間三分之一的範圍,而得到自然的安定。
  2.要「沉」不要「重」。重係填實,為病,沉乃鬆沉,不為病。
  3.要「輕」不要「浮」。輕是在方圓之內使動作輕靈有著落,浮乃出了方圓飄渺無著落。
4.可「雙輕」及「雙沉」(虛實僅微末之分,卻能自然輕靈的轉換)不可「雙浮」(手虛足也虛,全身飄浮站立不穩)「雙重」(虛實不分動作呆滯)。

第五個特性-腰脊領先的整體運動
練 太極拳主要運用身法(身軀如機器之主軸,主軸一轉,其他機件全動),必需以腰脊 為中心。因為腰是左右平行轉動的樞紐,脊是上下彎曲的中軸。腰脊領導,才能左右上下前後旋轉自如,使週身九個主要關節依次貫串起來,擴大骨骼活動的幅度, 增強運動量,而得到全身一致一動全動的結果。在技​​擊上,觸之則旋轉自如,變化萬千。所謂「發勁」,是將各種曲蓄的內勁,自丹田導至作用點,匯合全身各 關節動能而發出的「整勁」。

第六個特性 一氣呵成的連貫運動
在一動全動基礎上,整套拳架滔滔相連,一氣呵成。並將內氣及外神貫注於動作之中,沒有卸斷勁的時候。動度的計算是九個關節的動作乘整套拳架的動作,假定整套拳為六十四個功架,那麼整套拳就要一氣完成五百七十六個動作。這是先哲在養生及拳術上一種優良的特殊創造。
太極拳是不斷有往復折疊的,顯出一種留戀繾綣的感覺,產生似鬆非鬆、將展未展的神態,而表現出如波浪式的起伏動盪不已,同時是不斷有進退轉換的,而表現出婉轉旋迴和生生不已。這樣不但可使前後的內勁相連接,並可使往復進退合而成為「圓勁」,消除頂抗丟扁之病。

第七個特性-能柔能剛的彈性運動
太極拳「外操柔軟、內含堅剛」,先從硬練化為柔,使勁節節柔軟貫串起來,再求由鬆開和放長而練化為彈性的剛,剛性質量的增加,乃由身肢放長絞來絞去的纏絲勁以加強彈性的韌度而來,此種工夫精進之後,內勁深藏不露,再回到柔的上面,而達到至柔如水無剛不克的境界。
善 用剛柔者,在行氣轉換時用柔,如車輪之旋走不停,到達落點時用剛,如蜻蜓點水, 一沾即起,這是表現剛柔的正確現象。剛柔的運用是結合著心意、神氣和深長的呼吸。意氣風發外顯以成剛,意靜氣歛內隱以成柔,神氣不斷隱顯和鼓盪,內勁不斷 變換剛柔,這是太極拳剛柔變換的法則。剛柔同樣達到高級水準,即「亦剛亦柔,剛柔得中」,這是太極拳所謂「妙手」的標準。

第八個特性-可慢可快的對應運動
太 極拳走功架時,講求動作均勻越慢越好,慢到似停實非停之景況,但不可現出打頓、 呆板和斷勁,以求氣機暢達。由慢轉快時,雖然是快,但動作仍然沉著,而無飄浮錯亂現象,這是快慢的限度。交手時運用沾連粘隨,在能快能慢的要求下,制敵先 機,大抵於行氣轉換時要慢,轉換之後,逐漸加快,到達終點時最快。太極拳的發勁,就是運用這種加速過程,在開中寓合、內勁曲蓄的情況下,突然脫弦而出,把 內勁在短距離內發出去,然後又回復到慢;依照這種先慢、後快、复緩、週而復始的三個鍛鍊程序,才能做到「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彼不動己不動、彼微 動己先動」,「意在彼先」「後發先到」,隨機應變制勝於無形。

第九個特性-以輕制重的槓桿原理
太 極拳中有「牽動四兩撥千斤」的術語,四兩如何能撥千斤呢?這是順勢借力的結果– 對方以千斤之力來襲,我順勢旋身牽動其勁根,彼自失中跌出。或應用槓桿原理–「支點」離「重點」愈近離「力點」愈遠,則起重時越省力。太極拳的基本動力, 發源於足,主宰於腰,由腰射向目標,其「力臂」係全身之長度,如千斤頂然,柄愈長者費力愈小,所發生之勁愈大。
學習太極拳達到「聽勁」「懂勁」程度時,四週感應圈擴大,能預先感覺對方的動向企圖,可以閃避其進攻。同時利用對方之衝力,從其用力方向的斜側,後發先到,對準敵體重心,發揮槓桿作用,一引一送,即所謂「引進落空合即出」的順勢借力打力,則敵人決無不跌出之理。

第十個特性-百體如一的和諧運動
以 上九個特性,相互關聯,而非各自孤立的,全部動作如大樂隊合奏的完全協調一致, 而得到「週身一家」「一動全動」的和諧效果,使全身運動有系統有秩序的合乎生理及技擊原理。同時動作、呼吸與血液循環的充分配合,使身體得到血氣最大量的 供給,而感到精神飽滿,活力充沛。在拳技裏「眼到」「手到」「身到」「意到」「氣到」「勁到」全體一致的和諧運動所產生的神力與所出現的奇蹟,常能遠為超 出意想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