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8日 星期日

2013.07.28 今天教武當太極劍及38式太極拂塵


2013.07.28 今天教武當太極劍第42式提膝点剑至第49式收势.




38式太極教第27式金鸡独立至第32式哪吒探海.








 








 

2013.07.27 今天複習武當太極劍及38式太極拂塵


2013.07.27 今天複習武當太極劍第37式歇步后刺至第41式弓步反崩.




38式太極拂塵複習第23式鱼跃龙门至第26式披身打虎.

2013年7月24日 星期三

2013.07.24 轉載文章-- 太极拳的主要流派


太极拳的主要流派



    太极拳不论哪一种流派,基本理论和技术是相通的,只是风格上有所区别。




    在太极拳的流派划分上,还有“氏”、“式”、“派”之说。在20世纪初期,




各派太极拳多以“氏”来命名,如“陈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等,因为这些流派都是以其创始人或重要贡献者的姓氏来命名的。后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又逐渐地改成叫“式”,这是因为,在太极拳传播过程中,逐渐打破家族传承的体系,广泛向社会上传播,也出现了许多外姓的杰出弟子,太极拳已不局限在某一家族的内部。当然,很多太极拳世家也很好地 继承了先辈的传统,涌现了一些杰出的代表人物,但毕竟太极拳的范围大大地拓展厂,所以很多人认为,继续以“氏”来命名,含义上就有些狭窄了。另一方面,政 府有关管理部门在推广中,为了避免家族色彩,更好地体现现代的观念,所以也多用“式”来称呼太极拳流派,叫做“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等。也还有一些专家认为,叫“式”也不准确,更严格地说,大的太极拳流派应该叫“派”,如“陈派太极拳”“杨派太极拳”等。为什么呢?他们认为,派是指风格,现在几大流派太极拳各自在风格上是比较明确、比较确定的,但在流传过程中,具体到每一个人,特别是有较高造诣的人,随着每个人文化背景、人生经历、练拳过程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即使练同一种流派的太极拳练出来的样式也有所差异,这应该是“式”,而该流派应该叫“派”。但因为有些人认为,称呼为某某派,容易让人联系到武术的“宗派”、“门派”,所以这种称呼法目前还没有得到广泛使用。




我们这里还是依照现在通用的说法,以“式”来命名。




 




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发源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式太极拳也是现在流传较广的杨式、吴式、武式、孙式等几个大的太极拳流派的总根源,这几种太极拳流派均脱变于此。陈家沟坐落在温县的城东。据族谱记载,陈氏的氏祖是陈卜,原来居住山 西洪桐县,后迁居温县城东十里的常杨村,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大沟,后来这个地方陈氏的人丁逐渐兴旺,常杨村也就改名为陈家沟了。陈式太极拳的创始人为陈 氏第九世陈王廷,这是有史料记载的,“陈王延在明末拳术已著名。于拳术更加研究,又多有心得,代代相传,成为独特之密”。关于陈王廷创拳有几句非常著名的 话,流传比较广泛,就是在现存的《拳经总歌》、《长短句》词: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闲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特别是其中的“闲来时造拳”一句,被认为是陈王延创太极拳的重要依据。




    陈氏家族对太极拳贡献很大,历代出现了很多杰出的拳家,如陈长兴、陈有本、陈清萍、陈鑫、陈发科等。陈鑫在太极拳理论上贡献特别突出,其著作阐述的比较系统。陈发科在20世纪初把陈式太极拳带到北京,并在 北京公开传授,使陈式太极拳全面走向社会。他还教授了很多外姓弟子,其中很多人都成为了后来太极拳发展的重要人物,比较杰出的如冯志强、李经梧、田秀臣、 洪均生等,在全国各地传授陈式太极拳。现在陈式太极拳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化的具有广泛参与性的群众锻炼项目。如今活跃在国内外太极拳界的陈氏族人代表性的人 物为陈正雷、陈小旺等。陈式太极拳主要在社会上的流传套路为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二路,陈式太极拳器械等。陈式一路流传最广。二路也称“炮捶”,发劲动作 较多,更受年轻人喜爱。陈式太极拳的其他套路还有陈式小架一路、二路等拳术套路,以及陈式太极单刀、双刀、单剑、双剑、双锏、梨花枪夹白猿棍、春秋大刀、 三杆、八杆、十三杆等器械套路;还有各种推手法、内功法等。




陈式太极拳以松柔为本,刚柔相济。练拳速度上并不是完全均匀的,有快慢的变化,有一定的节奏。发劲的时候很快,蓄劲的时候就慢一些。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运用缠丝劲。    




缠丝劲顾名思义就是动作运作起来像缠丝一样,有环绕,有抽丝,大圈套小圈。你一看有缠丝劲,就是陈式太极拳。在发力的时候富于弹抖性,不是直来直去的刚猛,弹抖中有螺旋,还很注重内功,丹田内运,练内气,这是它健身的一个方面。身型上要求中正,气宇轩昂,强调意、气、形的统一。推手时缠绕粘随,不丢不顶。发力富于弹抖性,练习要求丹田内转,身体中正,非常有气势。强调意、气、形的和谐统一。很多年轻人都很喜欢练习陈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的套路也很具有表演性,具有很好的视觉享受。




 




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是现在流传最广、习练人数最多的太极拳流派。因为上世纪50年代国家体委编定24式简化太极拳时就是以杨式太极拳为蓝本来进行的,所以简化太极拳的推广也带动了杨式太极拳的普及。后来很多普及性的套路也多以杨式太极拳为基础创编。




    杨式太极拳由河北永年人杨露禅创编,并经其后人进一步发展完善,所以成杨式太极拳。杨露禅几次到陈家沟学习拳术,现在还广泛流传着关于杨露禅学艺的种种传说,有的还根据这些传说拍成了电视剧。杨式家族也出现了很多著名太极拳家,其中杨澄甫在社会普及上做的工作最多,他在大江南北传授太极拳,弟子遍天下。




    杨式太极拳来源于陈式,但风格上有比较大的变化,在动作上更加柔和,更加适合各种人群练习。从陈式太极拳到杨式太极拳也是太极拳发展中的一次革命。




    杨式太极拳架式舒展大方,速度均匀连贯,身法中正安稳,整个套路练习时自然流畅。在劲力方面轻灵洒脱,圆满沉静,内涵充沛。杨式太极拳有中架、大架等套路,在练习时也可以分为高、中、低三种,有大捋等推手方法。杨澄甫流传下来有一套照片,包括拳架的,大捋的,是练习杨式太极拳的范本。




    杨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有杨班侯、杨健侯、杨澄甫等。杨家后裔代代承传,为杨式太极拳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杨澄甫之子杨振铭、杨振基、杨振铎、杨振国均为当代名家。还有很多外姓弟子也非常杰出,如李雅轩、傅钟文、崔毅士、董英杰、牛春明、赵斌、郑曼青等。




 




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是清代的武术家吴全佑对他所习练的杨式太极拳功架进行改造、衍化,之后又经过他的儿子吴鉴泉进一步修正、润营形成的。它主要根源是杨式小架太极拳式。




    吴式太极拳功架比较紧凑,松静自然,轻灵圆活,动作很连贯,一环扣一环,动作很细腻,富于“文气”。推手具有手法严密、细腻、绵柔等特点。吴式太极拳在上海、北京等地流传很广,特别是有很多知识分子习练,在理论研究上也比较注重。




    吴式太极拳有多种器械练习套路。如太极剑、太极刀、太极十三枪、太极二十四枪、扎四枪、粘杆、太极对剑等。




    在吴式太极拳的发展中,北京的王茂斋、杨禹廷、徐致一等均做出了巨大贡献,培养了大批优秀弟子。王茂斋与吴鉴泉有“南吴北王”之称。




 




武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是清代太极拳家武河清在原来赵堡太极拳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编的。武河清字禹襄,所以太极拳界称之为武禹襄的较多。武禹襄开始跟随过杨露禅学习太极拳,那时候杨露禅从陈家沟学拳返乡,武禹襄兄弟与他是同乡,又都喜欢武术,就向杨露禅学习陈式老架太极拳。后来武禹襄兄武澄清考中进士,到河南舞阳县做知县,武禹襄到兄长的任所,路过温县,就在赵堡镇学拳一段时间。他把自己的所学融会贯通,就产生了武式太极拳。




    武禹襄的外甥李亦畲对武式太极拳贡献也很大,从1853年跟随武禹襄学拳,他在太极拳理论和实践 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可以说武式太极拳是经过李亦畲之手进一步完善定型的。




    武 式太极拳拳式小巧紧凑,身法紧严无隙,内固精神,外示安逸,体态端庄含蓄,气势腾挪鼓荡,开合有致,虚实有法。在步法上严格分虚实,胸部、腹部的进退旋转 始终保持中正,是用内动来支配外形的变化。手法以竖掌为主,出手不过足尖,左右手臂各管半个身体,互相不随便逾越。练拳的时侯比较注重气势。武式太极拳整 个套路练起来比较端庄、含蓄,没有剑拔弩张的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武禹襄所作的《十三势行功歌解》《四字秘诀》,李亦畲所作的《五字诀》《走架打手行功要言》等都是传统太极拳论代表性作品,受到高度重视。




 




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是由河北完县著名武术家孙禄堂创编的,所以称为孙式太极拳。孙禄堂是近代文武双全的大武术家,精通形意、太极、八卦,并且把这些武术的精华融会贯通,在太极拳中吸收了形意、八卦的一些技术特征,形成孙式太极拳。孙禄堂先生之子孙存周、女孙剑云都是著名的武术家,为推广太极拳、形意拳做出很大的贡献。




    孙 式太极拳的基本特点是开合相生,进退相随。在步法上迈步必跟,退步必撤,进退的层次很分明。身法上每当左右转身时必然以开合相接,动作舒展圆活,敏捷自 然,拳势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孙式太极拳没有跳跃动作,练拳时要求中正平稳,全身内外平均发展,一动无有不动,内外一体。练习时虚实变化比较明显,拳势 流畅,一招一式交代十分清楚,和呼吸的配合也非常到位。




 




赵堡太极拳




    赵堡太极拳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主要传承于河南温县赵堡镇。 流传的赵堡太极拳分高、中、低三种架式,还有各种器械和推手。赵堡太极拳注重用意,强调内功训练,要求练拳的时候配合呼吸,并练通大小周天,进而内转丹 田。赵堡太极拳虽然比较古老,但原来宣传不多,相对于另外五大流派太极拳来说,传播范围相对较小,但近年来加强了推广工作,习练的人越来越多。




 




文章來源: http://www.kmtjq.com/NewsDetail-75.htm

2013年7月21日 星期日

2013.07.21 今天教武當太極劍及38式太極拂塵


2013.07.21 今天教武當太極劍第37式歇步后刺至第41式弓步反崩.




38式太極拂塵教第23式鱼跃龙门至第26式披身打虎.




目前我們每週打兩次,部分拳友反映說最好週一到週五也能打,7:30~9:00am 或者7:30~8:30am是可以考慮的時間,如果有哪位拳友願意來帶,我可以提供音樂給來帶的義工,來帶的義工準備個擴音機,最好是像我這種給運動團體用的MP3擴音機,音量大又方便變更歌曲.帶的義工主要是負責放音樂及場地的收拾,不是要全部都會打才可以,也不需要負責教拳,有意願的人請跟我連絡.

2013年7月14日 星期日

2013.07.14 今天教武當太極劍及38式太極拂塵


2013.07.14 今天複習武當太極劍第17式行步穿剑至第28式并步平刺,再教第29式行步撩剑至第32式跳步下刺.




38式太極拂塵教第16式声东击西至第19式黄蜂出洞.

2013年7月13日 星期六

2013.07.13 今天教38式太極拂塵


2013.07.13 今天教38式太極拂塵第16式声东击西及第17式风摆荷叶,並從起勢開始複習.




今天也照了一些照片:





"2013 Acadia Tai Chi Club"

From 2013 Acadia Tai Chi Club, posted by William Tsai on 7/13/2013 (11 items)



Generated by Facebook Photo Fetcher 2



2013年7月7日 星期日